close

一年了,秉新跟朋友們說起老梅膏的故事,還是會起雞皮疙瘩;因為從認識老梅膏到吃到老梅餅,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機緣巧合,是一個長達十年的堅持,和一場痛惻心扉的災難所譜寫的傳奇。

但,並非有傳奇故事就是好產品,以老梅膏入特級白鳳豆餡和中式油酥皮,外皮呈現淡咖啡色、樸實質感的「無比梅好老梅餅」,入口皮薄細酥、內餡飽滿,先是微酸的風味,隨著口腔的溫潤,會有陣陣的回甘。我們的好友、電視主持人支藝樺和資深媒體人陳鳳馨,都愛極了這個爽口不膩、清新回甘的口味,而且她們覺得,以老梅餅配茶,更是相得益彰。   

20130812-影棚攝影-24280.jpg          

上圖攝影:強振國

說起這美好的緣分,是2011年,秉新認識了從事科技業超過二十年的科技老兵、「百佳泰」董事長簡添旭,十年前他受到父親罹癌驟逝的刺激,跨足了生技食品產業,繼而不惜重資,自日本購得獨家醃製技術,製作出不添加防腐劑、人工甘味,無任何有毒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檢驗的老梅膏。

簡添旭是聽從日本醃梅達人的建議,選擇台灣高雄甲仙、桃源、那瑪夏等高山地區,以不施肥、不噴藥之「自然農耕法」所栽種的有機梅子,簡添旭一絲不苟地照著做,沒想到,十年前在高雄甲仙獻肚山大量收購的梅子,就是後來山崩村毀的小林村。曾經,滿山遍野的梅子,是小林村最重要的特產,家家戶戶醃梅子,也是村民寶貴的記憶。

 IMGP7272.JPG     

上圖說: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諭(右四)陪同簡添旭董事長(右二)上山探巡倖存的梅樹林

下圖說:十幾年前簡董事長就開始每年收購小林梅,以十年時間醃漬成風味醇厚的老梅十年陳年梅.png        

之所以變為老梅餅的重要原料,又來自一段美好的緣份。去年秉新請到烘焙名師孟兆慶老師,研發並教導小林村烘焙班,做出這一顆顆內餡綿密帶點梅酸、入口香而不膩別有風味的老梅餅。原先老梅膏要當烘焙餡料,應還有一段讓其黏稠的加工過程,一開始,孟老師覺得做不出來,但沒想到,當小林村種子學員開始學做時,做出來的效果超乎了孟老師的預期,且本以為外皮會是深色,然而整個淡咖啡色所呈現的樸實質感,村民們都非常喜歡。我們很高興老梅餅受到朋友們的喜愛和歡迎,從去年的搶購一空到今年的熱賣,儼然成為一方名產,南台灣的豔陽給作物生命力,村民的熱情讓食品有了創造力,沒有過度精美包裝和繁複製作手法,更沒有人工合成的添加物。手作、天然,每一口都是在地滋養出來的天然原味。

DSC08531.JPG   

上圖:孟兆慶老師指導種子學員阿亮,這是第一次由小林人親手用故鄉的老梅糕柔出老梅餅

下圖:烘焙坊的媽媽正在做老梅餅 

 IMGP7327.JPG    

 IMGP7392.JPG

 

近兩年來,朋友們一直在聽我說「日光小林」的故事,秉新之所以願意投入那麼大的心力,幫小林村民進行產業重建這一塊,完全是受到「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」會長蔡松諭的感動。秉新無法想像,如果像他,家鄉遭遇到「百年大災」,至親走了那麼多人,鄉親走了近五百人,怎麼活下去,而且還扛起了帶領上百戶村民展開一條漫長艱鉅的重建之路。 

IMGP7357.JPG    

「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;你若精彩,天自安排。」

四年來,在小林村民的努力,及政府和民間力量的支持下,他們從一無所有、身心俱創,現住進永久屋、創立「日光小林」品牌、更成為勞委會培力計畫的模範。民間團體像接力一樣,一棒接一棒的投注資源,從百廢待舉到氣象一新,小林人不但站起來了,還要讓包括小林村、桃源、那瑪夏等,就是台20、21線道的整個部落災區,都要朝欣欣向榮之路。 

在蔡松諭號召災區青年奔走下,今年8月成立的「2021社會企業」,就是要以企業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,擔任「2021社會企業」執行長的蔡松諭說,不被擊倒的小林人,決定不再只是受惠於人,更要積極重建產業,希望以獨特的十年醃梅相關產品,打造台灣唯一的「老梅特色經濟圈」,既改善在地上百戶梅農的生活,也提供兩百個以上的就業機會,要把在這塊土地得到的愛,一點一滴的回饋。

被部落青年為家鄉如此奉獻心力所感動,簡添旭決定投資支持,既延續莫拉克災後四年重建的成果,也扮演在地產業香火傳承的角色。簡添旭認為,唯有產業振興才能提供就業機會、讓青年回鄉、讓居民安樂。

小林村的希望來自他們的努力,更期待大家持續的關心支持!!

IMGP7333.JPG      

20130715180656.jpg      

無比梅好老梅餅  老梅膏

訂購時間am9:00-pm18:00

訂購專線:07-553-1939

arrow
arrow

    倆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